Company news
近两年,酒水消费日益提升,同比增速保持在30%左右,众多酒企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。这其中,品牌宣传、消费者沟通便成
为了不少酒企抢占市场的制胜法宝,但打破和消费者之间的壁垒,建立“沟通桥梁”却并易事。带着这个问题,笔者采访了贵州敬梦酒业
总经理田健先生,看看他是如何让自己的新酱派品牌“敬梦酒”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。
*贵州敬梦酒业田健先生
一直关心和关注贵州敬梦酒的朋友,一定会发现,在今年春季我们即将要上新一款“梦想酱香”大单品。
从“追梦人喝敬梦酒”,到“梦想酱香·致敬中国”,这不单单是语意的变迁和品牌主张的升级,更意味着品牌体系全面扩容。
这背后,有产区、产能、品质的稳固提升,有市场、受众、渠道的沉淀拓展,也有理想、雄心、愿景的不断升华。什么样的品质才能配
得起“梦想酱香”?什么样的形象才能撑得起“致敬中国”?
这不是一句商业上的空话,背后需要无数个强大、坚实、长远的现实支点,更需要在产品层面得到消费者的共鸣和响应。
很多人第一次来到贵州敬梦酒体验馆,经过品鉴、体验和文化的交流、都觉得“敬梦”是一个很不错的品牌,酒好,名字好,寓意也好。
这是第一印象,一种除权之后的认知,没有名人广告等权威
的加成。产品的直观感受和文化的高融合性,为敬梦酒赢得了用户的好感。
但光有好感是不够的,还得有“共鸣”。
品牌要与消费者沟通,传统的方式是试图相互说服以取得互信、然后购买并分享,而在现在这样一个圈层化的消费环境中,更高效的途径
是“共鸣”,找到我们想要的那部分人,一次性完成沟通的全部,剩下的就是奔赴和验证的过程。所以一个品牌能够找到与用户的共鸣时刻,是多么的重要。
还原到消费场景来说,酒最终是要开瓶的,一杯酒喝到肚子里才算是完成了消费,所以白酒的场景在酒桌。积压在库房、展厅、酒柜和中间渠道的都不能算作它的消费场景。
那么在酒桌上,什么才能与饮者共鸣呢?我想应该是情感。如果把这种情感比作一把大家都能抓一颗的糖,那么我们就需要提供一个盘子,去承载它!这就是共鸣。
所以,“举杯敬梦”很自然地成为我们想要去占领的一个酒桌场景的制高点。
为什么,酒桌需要“举杯敬梦”呢?我想分享三点原因:
1.补齐缺失的一环
在酒桌上,喝酒大部分是通过敬酒完成的。敬主人、敬宾客、敬领导、敬合作…敬各种不同的对象,但“敬梦想”还没有被广泛倡导,
我认为这是传统酒文化过渡到新时代酒文化,正好缺失的一环,通过“举杯敬梦”,可以统筹所有这些积极情感的内涵,让酒桌氛围更加健康和完善。
2.争取最大程度的共情
有句话说得很形象:梦想是全世界通用的货币。不论是在谈判桌上、在公司年会上、在商务酒会上、在招商晚宴上,或在家庭聚会中,我们举起酒杯,
无需思索、客套、劝导,“举杯敬梦”足以概括全部的感情,这是可以很自然地发生的。
3.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记住我们
在真正的饮酒场景中,抓住“情节、情绪、情感”这三大元素,找到具有传播力的冲突点,提供真实情节支撑,才能让品牌打进消费者心智当中。
“举杯敬梦”是敬酒词,是广告语,是情感抒发,当然也是举起杯中的敬梦酒这一动作。如果用户和品牌能够自然地发生联系,无需再次生产和创造,
品牌即内容,那么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很轻易地记住我们。